开元未来- Futuresh - Labs
开元未来- Futuresh - Labs

预见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自开元未来!


  • 首页

  • 标签

  • 分类

  • 归档

必动低碳出行实践加入社会创新联动力项目

发表于 2013-02-02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荣誉

2012年9月24日,来自英国、中国和东亚各国的社会创新界人士在北京共同点亮了象征着积极促进社会创新和环境改 善的热情、创意和力量的三盏社会企业之灯,正式启动“社会创新联动力”项目。这是一个由英国文化协会(在中国大陆作为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运 作)在全球启动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发展项目,将致力于促进120多个国家的有志人士在社会创新领域里的发展自我、分享经验、试行创意以及拓宽国际视野, 并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交流的机会。

首批“社会创新联动力”项目中国成员为历年来参加由英国大使馆/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主办的各个社会创新项目中 的佼佼者 ---- 包括投身环保领域的“绿色生活行动”践行者和“气候酷派”的绿色大使、“社会企业家技能项目”的学员、以及“希望工程激励行动”中为公益发力的大学生们 等。成员队伍将会随着这些项目的继续开展而逐年壮大,持续带出创新的新鲜活力。这群关注社会发展、渴望引领积极社会创新的联动力成员将在这个空前广阔的平 台上获得难能可贵的各种机会。

新型锂电池15分钟充电容量提升10倍

发表于 2013-01-12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学习

近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便携式电池,其充电时间更快,而且容量是普通电池的10倍。   传统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在石墨层间移动的速度决定了电池的充电速度的快慢。   这款新型电池的技术关键在于电池内部的石墨层与锂离子的结合方式。哈罗德•昆弓教授(Harold Kung)与他的团体在石墨层上打了数百万计、直径在10-20纳米的小孔以便锂离子可以快速通过石墨层,采用这一技术的锂电池从0到充满电仅需15分钟。   目前此项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预计商业化运营仍需2至5年的时间,将对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产品的性能带来极大提升。

必动计划获得美国Clean TechOpen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最佳创意奖

发表于 2013-01-07 | 更新于 2018-07-24 | 分类于 荣誉

必动计划获得美国Clean TechOpen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最佳创意奖。必动团队在因时间关系未能出席项目路演的情况下,能获得这个奖项,给了团队激励和动力,感谢专家、评委和组织者的认可。 附:

大赛背景

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是由美国Clean Tech Open策划,同时也是全球创业周中国站(GEW)的官方活动之一。大赛寻求最佳的早期清洁技术创意,并且帮助这些创意转换为成功的企业。这些创意包括:

  • 1、采取革新的方式制造清洁能源;
  • 2、减少空气、水、废弃物中的污染;
  • 3、提高能量效能的方式和装置;
  • 4、替代传统燃料的可再生能源;
  • 5、绿色建筑中的材料和结构;
  • 6、传输和储存电能的更好方式;
  • 7、新式交通工具和新的运输方式;
  • 8、采用更好的方式净化水;
  • 9、其他环境清洁方面的措施。

获奖名单

奖项

参赛单位

获奖项目

优胜奖

上海爱控

农产品冷藏保鲜节能系统

最佳投资价值奖

道毅新力环保科技

MBS乳化柴油

最佳创意奖

成都开元未来科技

必动低碳出行

最佳团队奖

苏州易联

智能无线照明控制系统

入围奖

深圳巨迪

轮转发电机

入围奖

“心思路”团队

基于谐振耦合的无线供电装置

入围奖

蓝奥汽车科技

汽车液压混合动力节能装置

帮助必动计划投票,抽取Ipad

发表于 2012-12-26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活动

帮助必动计划投票,就有机会抽取Ipad Mini(16G, WLAN版)奖励哦,邀请你的朋友来访问这个链接进行投票吧! http://t.cn/zjlN1gm

城市未来通勤车

发表于 2012-11-29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学习

城市未来通勤车

当交通拥堵不堪,停车越来越难,油费飙升再也难以承受的时候,汽车设计师们有了新的工作,那就是设计一款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城市用车,解救我们这些往来于家与办公室的劳苦大众们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就有了小型城市通勤车这种新型交通工具。 城市通勤车 说 到城市通勤车这个名称,可能有的朋友还比较陌生。那么我们就为读者朋友们解构一下这个词语。首先是“通勤”,它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指从家中前往工作地点的 过程。而通勤车的最初定义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为接送员工上下班使用的班车,这些班车拥有固定的行驶时间和固定的行驶路线。而作为通勤车的一般就 是大客车、面包车抑或轿车之类。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设计师对汽车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设想,如果我们对于一辆车的使用环境仅限于工作地点和家 之间的这段距离,或者只在城市道路中行驶,那么这辆车不需要很大的空间,多人的乘坐环境,也不需要强劲的动力,它应该更灵巧轻便和省油环保,这样不但解决 了我们在城市中停车难的烦恼,低廉的使用成本也避免了在通勤中的浪费。 五花八门的未来城市通勤车 自从汽车厂商们认为城市小型通勤车是未来交通的一种可行发展方向开始,大家不约而同在各种车展上推出或是外观或是功能奇特的概念车,虽然还达不到量产的可能,不过我们多多少少都能从这些概念车上看出些未来通勤车的趋势走向。 造型最复古的通勤车

奥迪Urban/Urban Spyder Concept

虽 然在外观设计上奥迪Urban/Urban Spyder Concept比较复古,但它的内饰却大相径庭,完全的未来风格。中控台的仪表板类似飞机上的抬头显示器,由方形液晶显示器构成。整个中控台干净简洁,所 有操作界面全部整合于方向盘中。虽然这款车本身并不大,但设计师刻意用简洁的设计以及一前一后的座椅布局,给人营造出一种更大的空间感。动力上,奥迪的这 款两人用通勤车采用电池驱动,在电量满载的情况下其续航里程为73公里,最高时速为100km/h。采用家庭用230V电源一小时可充满电,而使用快充方 式的话则仅需20分钟。 首次登场时间: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 特点:采用1+1双座设定的奥迪Urban Concept与Urban Concept Spyder在外观上走复古风格,四个裸露在外的车轮是20世纪中期出产的雪茄型赛车的特质;另外,车头的格栅设计有上世纪30年代的奥迪赛车风格。 最节俭的通勤车

欧宝RAK e Concept

一 眼看过去,欧宝RAK e Concept的外观设计绝对算得上城市通勤车中造型最酷的。拜欧宝创办人Fritz von Opel所打造的RAK 2灵感所赐,这款小车拥有了流畅前卫的火箭造型。欧宝RAK e不仅有一副拉风的“外皮”,同时它也拥有一副好“身子骨”,采用钢骨结构的车架以及金属材质的车体,令RAK e在坚固性和轻量化方面二者兼得,这些材质的选择也是考虑了将来消费者的实际承受能力,为车辆的上市能够拥有合理价格打下基础。动力部分RAK e采用电机驱动,可拥有120km/h的最高时速,而其0-100km/h的加速可在13秒内完成。 当然,如果你还想耍酷的话,可以使用智能手机遥控开启车子的透明顶罩,让周围人羡慕嫉妒恨吧。 首次登场时间:2011法兰克福车展 特 点:炫酷的火箭造型并不是欧宝RAK e Concept最大的特点,因为欧宝设计师有着明确的表示,这款概念车在设计时就已经明确考虑过了量产问题。所以除了更为亲民的9000英镑左右的售价, 行驶100公里只要花费1欧元(约合人民币10元)的电费,才是它的主打招牌。 最像摩托的通勤车

本田3R-C Concept

以 摩托车起家的本田公司,对于摩托车的未来发展最有发言权,仅供单人乘坐的小型电动代步车3R-C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摩托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了增加三轮车的 稳定性,电池和动力组件被安装在3R-C车辆的底盘下面。另外,虽是一款单人驾乘车,但小车也没有忘记行李空间,在车头前方设有隐藏式置物箱,虽然空间不 大但可以放置一些小行李或个人物品。另外比较有特色的就是3R-C的顶罩,采用电动升降设计,当发动车辆后透明顶罩将自动调整角度成为车头的整流罩,发挥 挡风扰流的功能。不过本田表示此车不会量产,因此动力方面的具体参数也就没有透露,它只是未来通勤车发展趋势的一种设想方案。 首次登场时间:2010年日内瓦车展 特点:这只是本田面向欧洲市场推出的一款仅供单人乘坐的电动三轮摩托。与普通的两轮摩托相比,三轮设计可以增加3R-C在道路行驶中的稳定性,而透明式的顶罩在停车不使用时会包覆起整个坐舱,与外界隔绝达到防盗效果。 最科幻的通勤车

通用EN-V Concept

通 用在展示这三款电动车时明确表示了这是未来30年后的城市通勤车,当然30年后是否这些车能上路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三款车确实是将电气化与车联网这两大技 术融合在了一起。EN-V的三款智能概念车笑、妙、娇出自同一平台,三车的车身由碳纤维材质制成,底盘则使用轻质铝镁合金,整车重量仅有400多公斤,只 有量产车车重的1/4。这三款2座小车在动力上采用电动机驱动,电动马达提供18kW的最大功率。在电池充满的情况下EN-V可以行驶40公里,最高时速 40km/h。虽然,这三款车型的诞生让我们了解车联网、自动驾驶都是已经可以实现的技术,但只有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未来车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城 市。 首次登场时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 特 点:单看外形就已经很科幻了,如果打开它们的舱门,也许你会变得更茫然。没有了方向盘,车子通过一个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把来操控。另外,由于智能车联网系 统以及车身安装的视觉感应、超声波及多普勒感应器,短程无线通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这些高科技装备,车辆完全可以脱离我们的操控,完成自动驾驶功能。 最有驾驶乐趣的通勤车

大众NILS Concept

造 型独特的大众NILS Concept是一款单座、发动机后置的小车。采用轻量化设计的NILS使用高强度铝板以及强度不同的铝合金打造,因此整车重量仅有460公斤。小车采用 单侧鸥翼门设计,内部空间则极为简单,主要行车信息则由方向盘前的显示器提供。纯电动的NILS由最大输出功率25kW、最大扭矩129Nm的电动马达提 供动力,可在11秒内完成0-100km/h的加速,最大续航里程为65公里。另外,在安全性方面,除了配置ESP车身动态稳定系统,NILS的雷达侦测 范围可以达到200米,紧急情况时可主动介入刹停。 首次登场时间:2011法兰克福车展 特点:不要忘记,开车对于许多人也是一种乐趣,因此在拥有诸多便利条件的基础上,大众NILS Concept就在驾驶乐趣上下足了功夫,双A臂结构的前后悬架系统能够带来更为直接的驾驶感受。 最聪明式的通勤车

日产Pivo3 Concept

作 为家族系列中的“老三”,日产的Pivo3已经脱离了之前兄弟们的可爱路线,没有了360度旋转座舱,也没有了卡哇伊的玩具造型,新款通勤车在外观上显然 更加稳重,长长的车身线条以及并不过分夸张的外形都表明了它已有了量产的趋势。与前面的通勤车相比,虽然Pivo3的整车长度也没超过3米,但其乘坐空间 显然更大一些,而内部的1+2座椅布局设计也比较巧妙,两个乘坐席分别安置在驾驶席的两侧,加之两边都采用滑动车门设计,不但方便乘员上下车并且增加了乘 员数量。另外,为了车辆拥有足够的灵活性,新车升级了它的四轮转向设计,令小车可以在4米的范围内完成一个流畅的掉头转弯,比起现在常规量产车8-10米 的转弯半径,显然它在城市中更能让你行动自如。 首次登场时间:2011年东京车展 特点:与其他通勤车相比日产Pivo3拥有一个比较特别的新技术——自动泊车系统。据日产方面表示,使用这个系统,在车主离车后车辆可自动行驶到停车位上,无需车主手动操作,并为车辆再次充电。而车主还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智能手机软件将停放在停车位的车辆唤回到自己跟前。 小型城市通勤车的未来 虽 然前面介绍的城市通勤车有各种五花八门的功能,但小巧灵活以及适合短途行驶都是它们的共同特质。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使得它们还无法成为城市交通 中的真正一份子,毕竟车型娇小且行驶车速不高的通勤车在公路上与常规量产车相比在安全上占不到便宜。而若想让小型城市通勤车进驻到我们的城市中,势必在道 路以及城市规划方面都要有所改变,最基本的也要为这些车划出一条专属的小型车道,保障它们的行车安全。另外,在各大车展亮相这些小型城市通勤车出于环保的 考虑,多以电池驱动为主,因此为了方便使用,除了家用电源,为它们建设适合的充电站也尤为重要。不难想象,当小型城市通勤车真正普及融入于我们的城市时, 即便我们的城市不会变得像科幻电影里汽车满天飞那么夸张,但交通环境的改变势必也会令繁荣的城市拥有一番新景象。

philippe starck: peugeot city bike for bordeaux

发表于 2012-11-29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学习

philippe starck: peugeot city bike for bordeaux, france

Feb 20, 2012

first image philippe starck’s bike design for the city of bordeaux, produced by peugeot all images © peugeot french designer philippe starck in collaboration with french car brand peugeot has developed a bike for the city of bordeaux, france’s bike sharing program. considered a cross between a bicycle and a scooter, the design is set to promote and continue encouraging citizens to chose this mode of transportation within the city, which has seen the number of cyclists triple in the last 15 years 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initiatives such as limited car traffic and developing the tramway. the new two-wheelers are set for production as part of the mu by peugeot program. philippe starck giving a presentation on the bike’s design ‘this idea for a new means of locomotion sprang from the analysis of much feedback from the citizens of bordeaux, diverse opinions, constructive and intelligent ideas and the specificities of bordeaux. this revolutionary solution seems to be the inventive and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questions being asked regarding pedestrian areas.‘ - philippe starck philippe starck with bordeaux’s mayor alain juppé

eurobike award 2012: lowriders

发表于 2012-11-29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活动

eurobike award 2012: lowriders

original content

eurobike award 2012: lowriders

first image scorpion FS e-trike the winners of the eurobike award 2012 have been announced. organized by iF design, 439 entries from 28 countries were submitted into the competition under nine different categories: mountain bikes, cross bikes, racing bikes, urban bikes, special-purpose bikes, e-bikes/pedelecs, cothes, parts/components and accessories. from august 29th to september 1st an exhibition of all the award-winning products were on display at the eurobike tradeshow in foyer west at the friedrichshafen exhibition grounds, germany. the eurobike award was developed to offer a platform in which people could present their ideas for the bicycle industry. a number of lowrider designs were submitted this year. here is a look at two of those shortlisted: scorpion FS e-trike in its folded state the ‘scorpion FS e-trike’ is a full-suspension foldable touring trike which has a 26-inch rear wheel which offers less rolling resistance, and easier obstacle traversing. it features a self-locking hinge (patent pending) for quick folding resulting in a compact easy-to-transport package of 123 x 83 x 69cm. it has independent full suspension with adjustable macpherson struts on the front wheels, a unique stabilizer system and long wheelbase for maximum driving pleasure. ASG steering provides smooth and precise control combined with small turning circl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HP velotechnik OHG of germany, the trike has ergonomic rider support with a comfortable, adjustable recumbent seat for efficient cycling. demonstrating the use of the full-suspension foldable touring trike E-greenmachine the ‘e-greenmachin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FLEVELO international has an enclosed drive chain so that chain wear is no longer an issue. the bike offers the option to attach an electric assistance unit. the motor is placed in a low centre of gravity position and drives the rohloff speedhub gears. the two-wheeler is powered by LiFePo4 battery which can be recharged 2000 times. the close proximity between the energy source and gears makes it very efficient in terms of energy usage. the weight of the unit (motor + battery) is only 6 kg. lights remain separate from the frame. E-greenmachine the eight gold winners of the 2012 eurobike award are: - ‘air 9 RDO - racing bik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niner bikes, torrance, california USA - ‘protective biking shoe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thaler sports GmbH&Co. KG, gevelsberg, germany - ‘SCOTT AMT - ultra lightweight shirts and shorts’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SCOTT SPORTS SA, givisiez, switzerland - ‘urban jacket - casual bike jacket’ designed by hideto suzuki and manufactured by PEdALED HIDE & NC INC., tokyo, japan - ‘KTM eshopper - carrier bike with bosch motor’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KTM fahrrad GmbH mattighofen, austria - ‘silkroad Xpore - travel bike with pinion transmission’ designed by thomas harter (SEED design), kay bendixen (engineering), oliver römer (consulting) and manufactured by tout terrain fahrräder & ausrüstung OHG, gundelfingen, germany - ‘supersix evo black - racing bike’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by cycling sports group europe, basel, switzerland - ‘RT8 TT - hydraulic racing bike brake system’ designed by 5th dimension, munich, germany and manufactured by bad urach, germany

必动包包通勤计划入围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

发表于 2012-10-26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荣誉

日前,必动团队收到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组委会邮件通知:经过专家多方面的初审,从几十个参赛队伍里面,评选出六个项目入围。全球清洁技术创业大赛将于11月初在上海进行项目路演,对于入围的项目,将邀请到上海参加路演活动。 请持续关注必动计划的进展。

颠覆未来的9项科技发明

发表于 2012-09-16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学习

当我们回顾近代历史时,我们很容易发现科技在塑造世界方面的巨大能量。仅仅是在一代人的时 间里,我们就见证了太空空间站的建成、计算速度指数级的提高以及巨大的互联网热潮。事实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如此地快,以至于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也许在十年 后的我们看来将会是过时透顶的。 既然这样,那么窥视一下未来世界的模样一定非常酷。我们现在看来的前沿技术,有哪些会在未来变得司空见惯呢?这些技术又能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怎样颠覆性的改变呢?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九种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将让我们的世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未来科技吧。

f10.jpg

大气能量我们今天生产的大多数能量都来源于有限的资源,也就是化石燃料。但是, 当这些资源被耗尽——以及消耗这些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 注时——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就成为了十分重要的课题。当然了,像风能、太阳能以及生物燃料这样的产业如今已经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这些都只不过是冰山一 角。 还有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有可能给电力的生产带来革命性影响,这就是大 气能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和云层中其实总是蕴含着免费的电能。这个 事实在雷雨或是极光这种自然现象发生时显得最为明显。如何捕捉和控制这些电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但是一旦我们能够利用地球自身的电场——这样我们便能轻松地从空气中获取电能——那么这项技术能为我们的能源结构贡献力量的潜能将是巨大的。 目前,有一家叫做SEFE, Inc.的公司正致力于将利用大气能量变为可能。他们已经拥有了相关的四项专利,三项正在审批中,而有十九项则正在研究中。你可以在这儿看到一段展示他们公司目标的视频。 (注:SEFE, Inc.是Revmodo.com的主要赞助商。)

f1.jpg

纳米技术 有的时候,其实是那些最微不足道的东西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力。纳米技术就绝对是其中之一。所谓纳米技术,本质上就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层面上对于材料的操作。 纳米技术的应用已经多到我们都数不过来了。纳米技术有望给计算领域带来 革命,不仅仅是通过加快计算速度,还通过使电子设备变得更小。也许 有一天,像细胞那么大的机器就能在我们的身体中巡游,构筑起一个人工的免疫系统。纳米设备有一天也许能够改变我们的遗传密码,甚至是与之融为一体。纳米技 术让我们有能力发明一系列基于新材料的新型产品,从飞行能力更强的高尔夫球到更加有效的防晒霜。 截止到2008年,已经有超过800项纳米技术产品面向公众开放了,而新的产品也在以每周3-4样的速度迅速地抢占着市场。

f1.jpg

现实增强最新发布的Google Glasses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尽管现在看来,这项发明似乎显得有一些无聊,但它背后蕴含的技术——现实增强——却有着彻底改变我们的世界以及我们与之进行交互的方式的潜力。 你也许听说过虚拟现实这个概念,那说的是一个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环境。而现实增强,则是计算机生成的感官输入与现实世界的一个融合。现实增强并不是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而是提高了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 这项技术同时具有使实时控制现实世界中的信息成为可能的潜力。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像使用触摸屏设备一样轻易地控制信息。本质上讲,现实增强使得我们离科技与现实的融合又近了一步。有了这项技术,也许有一天,我们将很难真正地把科技与现实区别开来。

f1.jpg

工程干细胞没有几项技术能够像工程干细胞技术这样改变制药行业的了。有了这项技术,干细胞不仅仅能够从基因上被改造为可以攻击像aizi和癌症这样的疾病,而且我们还将可以利用干细胞来生成活体的组织。 这项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再造可移植的器官。一旦这项技术成熟,人类的生命也许能够被无限地延长。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吧,任何时候你的任意一个器官发生病变,你都可以将其替换掉,就像替换一个汽车零件那么简单。 f1.jpg

太阳能燃料上面已经说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风能、太阳能、水能等等技术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的途径,但是我们怎样才能生 产燃料呢?这方面也许生物燃料是个合适的选择,但是很多生物燃料存在着固有的劣势,那就是它们与食品供应的产业竞争着有限的农业空间。 假如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会怎么样呢?这就是太阳能燃料得以发展的理念——这种燃料模仿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自动产生能量。太 阳能燃料将给可再生能源的存储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具体而言,这种技术将让我们能够将太阳的能量以液体的形式保存。 Joule是一家使这个使命成为可能的公司。他们公司的一项技术能够仅以阳光、二氧化碳和非饮用水为原料生产燃料。他们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能够以和汽油相近的成本生产这种燃料。

f1.jpg

无线能量传输如今无线设备已经十分普及了,事实上,难道还有任何东西现在还是以线缆相连的吗?不过,从技术上讲,尽管我们可以将信息以无线的方式进行传输,我们的电子 设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通过实际存在的线缆来取电。那么,让我们想象一下不用线缆,直接从电源处以无线的方式为我们的设备取电的情境,就像你的笔记 本电脑找到一个无线网络的连接那样简单。 实际上,无线能量传输的技术已经存在了,不过它还有待完善。我们还面临着传输效率的问题:有太多的能量在传输的过程中流失了。 不过,随着这项技术的发展,我们也许能够预见到一个不再需要插入任何电源的世界。也许这项技术还能更加令人惊叹地改变我们探索太空的方式。那时,不光我们 能够将能量无线地从地球传输到卫星、空间站和航天飞船上,而且,在太空中聚集的能量也将能够被传回到地球。

f1.jpg

空间太阳能地球上蕴含的大多数能量都源自太阳。我们利用这些能量的能力取决于我们能怎样有效地捕捉到它们。太阳能技术在捕捉太阳的能量方面已经愈加成熟,但是地球上的太阳能采集器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大气层使得大量太阳的能量发生了偏射。 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在太空中安装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将会怎样呢?我们不仅可以将它放在总是朝向太阳的位置,而且也将没有任何空气能够阻碍能量的传输。更何况,我们也不需要将地球的表明全都铺上太阳能电池板了。这就是所谓的空间太阳能技术。 当然,这些技术的一个瓶颈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能力在太空中安装并且维护这么庞大的一个电池板阵列。还有能量传输的问题,这取决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上一节已经提到了)的发展。不管怎样,仍然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这项技术将满足我们所有人的能源需求。

f1.jpg

量子传输隐形传输并不仅仅是科幻小说里面的故事。它是真实的,并且已经存在了。或者至少,量子的隐形传输已经成为了可能:这是指量子态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瞬时传输。 使得这个技术成为可能的奇怪现象叫做量子缠结,它是指对于某些特定的粒子而言,即使它们已经在空间上分离了,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的某种神秘连接。 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对于这一现象的控制。这不是项容易的工作,不过最近一些中国的科学家使得一个光子的状态传输了近100公里。这项技术一经完善,将革新计算和通讯的速度。很显然,没有什么比即时通讯要更快了。要想象这样的场景简直是违背直觉的。

f1.jpg

人工智能提到人工智能,你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幅画面大概会是电影《终结者》或是《2001太空漫游》中的机器人HAL。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确带来了很多哲学和伦理问题,但是毫无疑问,这项技术的到来是必然的。 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仍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因此,我们现在可以用愈发复杂的计算机模型来分析数据,并能用比以往更为巧妙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制造出一台具有人工意识或是自我意识的机器。但是这同样也极有可能是一个必然趋势。至少有一位工程师相信人工意识将在2045年前出现。 不过,人工意识看起来并不会从计算机控制台或是零散的应用程序中出现,它更可能从机器人领域出现。当然,这意味着也许最终每一个美国家庭将拥有一位机器佣人。或者,这将意味着“终结者”被发明了出来。我想,我们还是等着瞧吧。

f1.jpg

绿色大爆炸

发表于 2012-08-11 | 更新于 2018-07-22 | 分类于 活动
1…567…100

Futuresh

针对高人口密度城市,研究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实施。

998 日志
11 分类
71 标签
RSS
© 2018 Futuresh
开元未来 2011-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Hexo v3.7.1
|
主题 — NexT.Muse v6.3.0